2月9日,据2016年酒类商品进口统计数据报告显示,进口烈酒继去年11月首现正值后,12月保持上升趋势,当月进口量达731万升,进口收入1.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4%和36.6%。由此可见,在进口酒类市场去年整体增势明显的大环境下,自2013年起颓势不减的进口烈酒,终于一扫阴霾,顺利实现回温。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6年前三季度,进口烈酒市场仍然表现疲软,进口总量同比下降3.6%,进口总额同比下降6%,成为进口酒类中惟一呈现下跌的品类。此次进口烈酒市场表现年尾翻身,想要在中国市场稳定增长态势,机会与挑战并存。
进口烈酒年尾回温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于2月9日发布2016年酒类商品进口统计情况数据报告,综观包括葡萄酒、烈酒、啤酒在内的酒类商品进口量及进口额后发现,2016年1-12月,除葡萄酒和啤酒涨势明显、稳中有升外,进口烈酒也一反疲软常态,进口量约达5912万升,同比增长4.48%;进口额约8.73亿美元,同比增长4.83%,量额实现双增。
据了解,进口烈酒在2016年11月出现回暖迹象,并在12月保持了高幅度增长,当月进口量达731万升,同比增长46.4%;进口额1.2亿美元,同比增长36.6%。其中,占比烈酒进口额高达76.7%的白兰地,进口量达407万升,同比增长53.9%;进口额9204万美元,同比增长33.9%。进口烈酒在2012年达到后,市场表现跟随行业调整期落入低谷,而此次年尾回温,则为近三年来的首次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进口烈酒市场虽然在去年年尾才业绩翻身,但从目前国内市场中进口烈酒品牌的业绩表现来看,市场回暖其实早有端倪。
据法国奢侈品集团路易威登•酩悦轩尼诗于2016年10月发布的三季度营收报告显示,集团旗下葡萄酒和烈酒业务增长7%。其中,轩尼诗干邑品牌业务销售量增长9%,中国市场自2016年2月强势复苏后保持了稳定增长。而法国人头马君度集团在2016年4-9月,销售收入5.134亿欧元,同比增长2.5%。受益于中国对干邑的需求复苏,集团销售额增长超过预期。
消费群体扩大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我国烈酒进口量与进口额还基本维持着6%-15%的同比降幅,波动较小,持续放缓。且长期以来,进口烈酒消费群体主要为基酒消费者,定位高端且主要集中在小规模的时尚型消费。进口烈酒缺乏成熟消费市场,业绩表现自然不佳。但是,中国酒类行业调整期进入尾声,国内酒类市场回温的同时,对进口酒类市场也产生一定带动作用。且随着中国消费环境升级,大量涌出的新兴中产阶层及富裕中产阶层成为国外烈酒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掘金对象。
酩悦轩尼诗集团CEO Frederic Noyere曾表示,未来中国的消费将会由更多的私人以及中产阶层来驱动,新兴中产阶层为集团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同时,基于对中国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喜好有较大差别的考虑,集团希望因地制宜的采取具体策略。
而进口烈酒品牌在中国市场“亲民化”发展的同时,国内消费者对进口烈酒也趋于“生活化”。据国内知名酒类电商1919提供的2017年春节期间酒类消费数据显示,进口烈酒春节销售额排行前五位的品牌,销售收入均达百万级别,而销量排名前三位的品牌也基本过万。由此可见,烈酒在中国市场不再局限于夜场消费,其接纳度以及消费渠道变广,市场需求相应变大。
发展空间利弊双刃
进口烈酒时隔三年初步实现触底反弹,从整体市场体量和目前的增长趋势来看,中国市场似乎为进口烈酒留出一个向好的增长空间。
业内人士分析,截至2016年,很多进口烈酒品牌开始通过个性化、多样化的体验服务及产品开发培养年轻消费人群。而当下已经普遍拥有自主消费能力的“90后”人群成为消费市场潜力股,且大部分“90后”消费者都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对烈酒的认识及饮用有一定基础。一旦这一消费人群注入进口烈酒市场,那么进口烈酒的需求会增加,品种、品牌随之变多,基数也逐渐变大,进口烈酒市场可观。
而葡萄酒营销专家李欣新同时指出,进口烈酒发展空间大不可否认,但从长远角度而言,进口烈酒在中国市场无法实现无限增长。首先,烈酒区别于其他酒类,高酒精度多喝不适、价格高端化等特点限制产品消费范围;其次,进口烈酒在中国市场具有潜在竞争对手——中国白酒。众多中高端白酒企业在2016年实现回暖后,为扩大市场,同样纷纷瞄准年轻消费群体,推出多样化、个性化产品。且凭借着“土生土长”的资质积累,中国白酒对烈酒市场抢夺具有一定能力。所以,进口烈酒短期内会在目前的基础上获得高速发展,实现增量。但进口烈酒始终存有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