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酒业寒冬,虽然市场逐渐回暖,但依旧不少酒企布局“跳出白酒卖白酒”了。据了解,目前国内许多酒企开始跨界以酒文化为核心开发旅游资源,包括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水井坊、张裕等名酒厂都有相关的项目。
根据茅台9月在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上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茅台集团工业旅游收入3000万元,同比增加78%。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此外,茅台甚至投入巨资改造当地交通、城镇面貌等基础设施。
茅台的积极探索,给其他的一些酒企也开拓了一条新的试验路径。为何酒企都如此热衷于跨界旅游营销呢?白酒专家肖竹青表示,寻求多元化发展主要是酒厂为了账上闲置资金寻找出路的办法,开展多元化也是有关联度的多元化。从方向来看是好事,证明企业已经从渠道驱动转变成为消费者生活方式提供解决方案的渠道,市场观念出现了变化。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旅游是典型的人气型产业,而白酒的特性是要有好的原料、好的水源、好的生态环境才能酿造出好酒。这就使得酒厂通常都毗邻原生态的水源地。像是茅台临近赤水河、五粮液坐落在被金沙江、岷江、长江分割的小城宜宾等等,两者的结合有效地互补了各自领域中的缺陷。福建省酒业协会秘书长朱榕光告诉记者:“白酒+旅游,不仅在消费者教育和潜在消费者培育上具有独特优势,突破了原有的受众市场,通过衍生旅游产品开发,吸引具有特殊爱好的非产业型人群聚集,反过来,也为产业市场升级打开了一个新的增量市场。”
同时,他也进一步补充说:“但从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酒厂利用自身资源发展工业旅游,只能是个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补充,而不能成为企业效益的主流。”这其中有怎样的原因呢?记者在采访中留意到,这些风景宜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的酒厂通常交通并不发达。这就使得“白酒+旅游”的结合虽然潜力巨大,也能共赢,却还局限在投入多游客少的尴尬境地。这也是为什么茅台要花费巨资去改造当地交通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生产流程难以全面向游客开放和旅游人才上的缺失,都成为国内酒厂旅游发展的掣肘。朱榕光还告诉记者,酒水企业发展工业旅游时,具有相对匹配的战略资源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尤其是独立于他人的特色,例如生产工艺、独特酒体、自然生态环境、厂容厂貌、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等等。此外,与当地协作,获得的支持以及企业本身具有雄厚的资金背景也是必要因素。“白酒+旅游”模式,对于酒企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机遇。这种跨界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挑战也是巨大的。这需要酒企从自身的企业现实和企业文化角度出发,做好规划、深度挖掘、不断探索,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白酒+旅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