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进口酒要贴“中文标签”,但就是“不贴”,频频被处罚的背后,绝不是单纯的心存大意。
据一位酒商所说,无中文标签就是某些商家“欺上瞒下”的销售方式,一方面认定监管部门不会查到自己;另一方面又断定大多数消费者不了解“中文标签”的实际价值,实现普通酒当高端酒出售的目的。
A
“无中文标签”案件频发
据不完全统计,多年以来,进口葡萄酒、洋酒等,均有无中文标签案件被曝光,仅在今年,就已经发生了多起案件。
如“儋州那大诚宇百货商行所售红葡萄酒无中文标签,被依法处罚没款5640元”,“宝丰礼品商行存放在仓库的葡萄酒无中文标签标识”等。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进口酒无中文标签案件有四个特点,十分耐人寻味。
一是“案件多发且区域广!”仔细查找相关资料就会发现,进口酒“无中文标签”案件在全国范围内,时有发生,大有“屡教不改”的架势;
二是“涉案金额有限,造成的影响有限!”整体来看,多数有关进口酒无中文标签的案件中,被查封的进口酒数量小,事后多是罚款了事;
三是“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酒都不卖!”面对监管部门的询问,“酒不是用来卖的,而是用来喝的”,几乎成为了涉案商家的标准答案。
如青岛天目茗香商贸有限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回答:“涉案的瓶装酒是他们自己喝的,并非对外销售,只是放在了销售区域。”
此外,还有商家以“这批酒是用于自己丈夫六十大寿摆宴所用”等等。
对此,有执法人员表示,“在经营场所存放的酒品都应视为以销售为目的。”
四是“不重视!”行业内对进口酒无中文标签的情况似乎并没有太过重视,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没有中文标签,但酒是真的就可以!”
按照一位酒商的说法,刻意不贴“中文标签”的,大概率是为了隐藏商品信息,从而“低酒高卖”。
与此同时,也确实有忘记了的情况,大家普遍并没有将贴“中文标签”当做一项非要完成的销售步骤,没有意识到贴“中文标签”的重要性。
B
消费者维权意识觉醒,商家应警醒!
政策、法规层面来说,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酒属于“违规、违法”。
《中华人民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款“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以下称合格证明文件)”的规定,构成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的违法行为。
另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随着维权意识的觉醒,继续出售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酒,不但会损害自身企业形象,还要承担“十倍赔偿”。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事实上,已经有此类维权案件发生,消费者确实获得了十倍赔偿。
例1:2020年4月,王某在淘宝网上某商行购买了NIKKA日本威士忌酒6瓶,后发现该产品无中文标签,且没有中文标签、不适宜人群、产品原产地、生产日期、境内代理商名称等我国食品安全法强制规定标注的内容,因此将该商行诉讼至法院。
一审法院判决,该商行退还王某货款2880元并支付10倍的赔偿金28800元,二审维持原判;
例2:2020年5月,孙某某到某日料店用餐,期间消费了一瓶价值1888元的日本清酒,该产品无中文标识,且该酒产地是日本新泻县,属于中国禁止食品进口地区,为此,孙某某认为该店销售的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经法院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被告向原告退还酒款并支付10倍价款的赔偿金。
业内专家认为,“食品安全”是国家层面关注的重点,特别是近几年,“食品安全无小事”绝不是一句空话。
作为售酒的商家,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应该不再出售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酒,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严重损失。
该二维码7天内(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请使用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