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日前召开的“国产啤酒大麦产业研讨会”,揭开了中国啤酒行业的一处“伤疤”。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大啤酒消费国,但是,由于国产啤麦种植面积逐年萎缩,每年平均500来万吨的使用量有80%以上靠进口。 也就是说,国产啤酒的酿造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啤麦!
A、啤麦完全依赖进口,涨不涨价自己说了不算!
会上,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元月表示,当前,全球大麦大概是1.5到1.6亿吨的体量,中国只有不到两三百万的状态。
尽管自2012年起,中国成为世界啤酒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同时,国产大麦整体规模在急速收缩。
直至当前,中国啤酒的使用量约占啤酒大麦总体使用量10%-11%,呈现原料上游与啤酒制造下游行业的严重不匹配状态。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2021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大麦1146万吨,各月大麦的进口量较2020年有所增加,预计全年将突破1200万吨。
其中11月,我国大麦进口量为153万吨,同比增长37%,创近三年进口量新高。
B、国内生产的啤麦下降,进口啤麦量上升!
对于这样的局面,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侯孝海表示,十分担忧。
他认为,受全球经济重大变化的影响,当前国际大麦的价格和供应都不确定,以至于受到进口大麦“卡脖子”的问题。
此外,从产业链发展需求来讲,中国作为全球的啤酒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在啤酒重要原料方面却没有话语权,甚至处于两级化的落后阶段,这对产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简单来说,依赖进口啤麦维持生产,一是价格不稳定,随时可能遭遇涨价;二是生产不安全,啤麦出口方可以随时拒绝出口。
正如元月所说,“现在拿钱还能买到麦子,只是多和少。要是有一天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实行封锁,拿钱都买不到了呢?”。
C、国产啤酒涨价,有进口啤麦的影响!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产啤酒也掀起了“涨价潮”,一方面是出于品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应对生产成本的不断攀升,而进口啤麦价格的上涨也是原因之一。
2020年5月起,我国对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后,啤麦的三大进口国移位为加拿大、法国和阿根廷。
2021年以来,这三国的累计进口量和进口额均同比出现高增长。
而为了避免被“卡脖子”,同时,提升自身的话语权,侯孝海在会上呼吁啤酒行业“团结一致”。
侯孝海提出,除了雪花啤酒自己要在资金、应用、标准、科研上支持和投入外,行业上下游企业也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联盟组织和共商共创的机制。
侯孝海指出,要以市场化手段,来解决农民种植啤麦对价格的后顾之忧,种植发展适合中国啤酒产业发展需要,适合中国种植特点的大品种、优质品种、特色品种,这是联盟应该做的。
未来,联盟还要推动打造几个优质产区,自我更新,自我繁荣,塑造产区品牌,发挥产区价值。
比如江苏集中化的生产,西北包括甘肃在内的啤酒大麦产区,要把中国啤麦产区作为地理保护标志打在瓶罐的包装上。
业内专家认为,作为中国的啤酒企业,侯孝海带领下的雪花啤酒确实站在了行业顶端,其视野够宽够广,并没有满足于眼下的安全,而是为整个国产啤酒的未来“谋发展、保安全”。
而侯孝海与雪花啤酒展现出来的责任与担当,也注定会成为其品牌力增长的一大助力。
该二维码7天内(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请使用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