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为酒之肉,曲为酒之骨,水为酒之血,技为酒之魂。”而酒曲最早也是粮食精制而成,粮食在四句酿酒古话中占其二,可见粮食在酒中的重要地位。
《华阳国志》中有一则记载:“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养母。”可以看出,从古至今,酒与粮食的关系是一脉相承。
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分布广泛的一种文化。在仰韶文化分布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仰韶文化时期发达的粟作农业,是中原地区成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的重要前提。
悠久深厚的“农业基础”
我们都知道,仰韶文化以粟作(或称为旱作)农业为基础。旱作农业主要以粟(小米)、黍(黄米)为基本农作物,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发展,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经济形态。仰韶文化时期是旱作农业经济,从起源到成熟发展的关键时期。
粟是一种耐旱的作物,生长期短、对灌溉无严格要求。其野生祖本是狗尾草,这种野生植物广泛分布在中原地区。黍也是一种耐旱、耐贫瘠的早熟作物,它的野生祖本在我国中原地区也广泛分布。
中原地区广泛分布的黄土,是干旱地区的岩石经过特殊风化的产物。该黄土具有不易风化、滤水性差的特点。由于是风积而成,其结构非常均匀、疏松,具有垂直纹理,可以把下层的肥力和水分带到地表,肥力和持水能力较强。既便于原始农业的浅种方式,又减轻了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威胁,具备了原始粟作农业文化产生的充分条件。
中原地区的气候条件属于半干旱性,受候风和地形的影响也很大。总体上说,冬、春季节干燥寒冷,夏季则炎热多雨,并集中在七、八两个月。粟、黍等适宜春种秋收、具有耐旱特性的作物,在气候方面的要求,与中原地区当时的气候条件十分吻合。因此,在仰韶文化时期即被人类最早驯化并栽培。
中原地区适宜的气候,雨量适中,当时的粟作农业已具有一定水平,仰韶时期多个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粟米。在满足基本粮食需求下,能有较大的贮藏量,无论其用途如何都是农业水平较高的标志。由此也可见,中原地区深厚的农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中原地区一些仰韶文化遗址中,还存在着水稻,不仅在作为中原核心区的嵩山周围,不断发现小米大米共存的现象,仰韶遗址乃至豫西、关中和晋南的不少遗址,也发现了高处种小米、低洼处种大米的混种现象。这均表明,随着稻作农业的北传,仰韶文化的成熟粟作农业经济体系中,已经出现了南北作物混作的特征。
同时,粟作农业对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影响深远,直到汉代,粟仍然是黄河流域主要的粮食作物。可以说,仰韶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旱作农业的基础,也是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经济基础。
仰韶文化时期深厚的农业基础,不仅满足了当时先民的生活所需,富余的粮食,也为先民们模仿自然酒曲,制作人工酒曲提供了可能。
名副其实的“中国粮仓”
自中华文明诞生以来,河南地区就一直是产粮大区。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和淮河上游。除了黄河和淮河外,河南省境内还有卫河、涡河、颍河、汝河、白河、洛河等水系,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水利灌溉设施多。
河南,中州大地,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一直以来都有“中国粮仓”的美誉。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中国粮仓,便是由黄河冲积而来的华北平原。
河南省地处华北平原中心位置,也叫中原地区,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这不仅仅说的是,河南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置重要,更说的是河南全省地势相对平坦,可耕地面积广大,可养活人口多。人口多,劳动力也多,再加上地势好,土壤肥沃,使得河南农业产量大。
作为中国粮仓的重要产区、中国的农业大省,河南在地理上有其天然的优势。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2℃-16℃之间,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240天,年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
河南大部分位于淮河以北,属温带季风性气候。淮河以南的信阳则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因此,平原地形,加上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河南全年气候适宜,降水量和光照均适宜农业生产。
作为全国的粮食主产区,河南的土地承载着中国粮食安全的沉重责任。当前,得益于河南在地形和气候等方面的天然优势,这片土地不仅以占全国1.74%的国土面积养活了占全国7.7%的人口。
根据农业部数据,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突破1300亿斤,小麦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以占全国6.2%的耕地,生产了中国10%的粮食,小麦的生产量占中国的1/4。河南的粮食,不仅保障了本省的口粮消费,还有力支撑了国家粮食安全。
麦曲,是中国最古老的酒曲曲种之一。简体字的曲,是聚合了很多含义的,其中作为发酵剂含义的本体字,写作“麴”,部首就是麦字。在先秦典籍中,总提及以麦为原料制作酒曲的史实。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所记载的酒曲,也基本是以麦子为制作原料,尤其“秦州春酒曲法”,不但明确要求麦子必须要品质精良,不能有虫害,而且对酒曲的制作方法也作了详细的描述。
历史典籍的记载,也足以见得,小麦在中国酒曲酿造的重要性。中原地区的优质小麦,为中国最早的酒曲,提供了品质上佳的原料。
2019年,作为夏商文化的界标,同时又被认为是商朝最早建立的城市遗址——河南洛阳偃师商城遗址,在进行了新一轮的勘探时,发现了多处圆形建筑基址,经推断是偃师商城的粮仓,也叫作囷(qūn)仓,盛满粮食够7万人吃一年。偃师商城囷仓的发现,是当前考古所证实的,时间最早的别粮仓。
同时,河南省也是中国粮食发展史上,粮食总产量首个突破千亿斤的省份。不仅如此,河南的油料产量、牛羊和生猪饲养量以及棉花产量等都在全国名列前茅。
综上,中原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粮仓”。中原地区优质的粮食作物,为中国酒曲的传承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优质原料。更为中国酒曲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该二维码7天内(前)有效,重新进入将更新 (请使用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