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工匠:品酒师李青松的千锤百炼
轻端酒杯,对着光线轻轻摇晃,观察杯中酒液的色泽;凑近杯口,吸一缕酒香入鼻腔;再举杯喝上一口、含于嘴中,让其布满舌尖……一观二闻三尝,对于在第三届“四川工匠”命名仪式上刚获得“四川工匠”荣誉的李青松来说,通过这几个简单的步骤,便能准确判断每一杯白酒的香型、度数的细微差别,甚至连生产日期都判断得八九不离十。
李青松是白酒评委、质量工程师、一级品酒师,在公司酒体中心担任副总监,擅长中国白酒品评及酒体设计。入行20多年的他,用味蕾守住质量大门,用坚持练就“舌尖上的工匠”。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
1997年,大学毕业的李青松进入公司,这一待就是24年。他先后在公司多个岗位上锻炼与学习,由于对白酒品评及酒体设计的热爱,最终扎根在品酒及酒体设计岗位上工作。
李青松虽是科班出身,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感官灵敏,平常饮食也清淡,但有一个特点就是急性子。而品酒需要完全静下心来,不能有一点急躁,李青松由于非常热爱这个工作,硬生生地把急性子这个“毛病”改掉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了努力抓住酒体之间细微的区别,加深各类酒品的印象,李青松经常把酒的风味与现实生活中熟悉的花、果、蔬菜、树木的气味联系起来。为了积累更多的经验,他还常嗅闻各类煮熟粮食的气味,以及不同粮食、酒曲、发酵设备、工艺、地域酿造出来的酒的风味,研究、探索其中细微的差异。此外,他还非常喜欢研究气味与人的情绪间的关系。
因为热爱,所以他对每一种酒、每一缕香味、每一丝口感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日复一日地高度专注于魔鬼式训练中,他仿佛把自己练就成了行走的“白酒酒谱”。
因为专注,所以极致
对酒体研发人员来说,品酒只是步。如何在千百种基酒中,通过不同配比,调配出更受大众欢迎的畅销酒,更是一种考验。为此,李青松和同事们反复做小样测试。每个品种、每个批次从基酒选择到勾调成型,都要经历889道工序,4315个控制参数,1238次检验,2920天基酒陈酿,3000+次口感盲评,5475天调味酒陈酿,质量控制严格程度超过了六西格玛管理要求。此外,为了充分不同批次酒体到达舌尖的口感保持一致,李青松还特别强调产品货架期质量跟踪。正是由于这样严苛的专注,才有了沱牌系列产品品质的极致。
而且在调酒方面,李青松是个主义者。有时,一个酒体他要花数月的时间,反复打磨,反复折腾,才能达到他的要求,不把事情做好,他心不安。“调酒犹如大姑娘绣花,得一针一针地锈,多一针、少一针都不行,调酒也一样,得一滴一滴地加,多一滴、少一滴都不行。”
创新研酒,成就自我
品酒师的蜕变和粮食到美酒的转变一样,都需要时间的深度磨砺。李青松在过去二十几年的成长之路上抒写了诸多精彩篇章,并在平凡岗位上赢得夺目勋章。
他主持并参与编写了《浓香型白酒佐菜艺术浅析》《低度浓香型白酒货架期质量稳定性探秘》等数篇论文,并在2001年参与了国内首例中国白酒六粮浓香工艺改革,不仅为公司提供了的多粮型基础酒,也为浓香白酒的品类细分与风味创新提供了重要数据;2016年,他积极组织并参与新品牌设计,将自己的研酒能力转化为精准契合市场并极具品质竞争力的优势武器,为公司实施营销战略转型做出了贡献;2019年,他通过味觉转变点找到风味成份的最适含量,成功设计出超低度白酒,在公司内部筛选和外部品测中均广受好评……
在成就自我之路上步履不停,将天分与努力发挥到极致,李青松的执着付出,不仅展现了中国白酒的变幻魅力与未知之美,更为公司酒体的升级与创新带来更多可能性。
无私分享,薪火相传
对于白酒来说,千年传承的历史造就了它的独特,经验传承便是其中的精髓,因为这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李青松恰恰为“传承”二字做出了生动注解。
在他的眼里,技艺有了传承,才会生生不息,才能发扬光大,行业才有希望,大家才有未来。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只有好的团队合作,做事才会事半功倍!所以,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素质的同时,李青松还努力做好团队成员的传、帮、带,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和技能。
通过在自主承担的项目中带徒弟、定期知识分享、酒体设计实践指导等形式,他将真正的匠人精神薪火相传。目前,他带领的团队业务技能提升较快,均能独立从事酒体设计工作。2018年,四川省浓香型白酒品酒大赛中,李青松所带团队有2人进入全省前10名。
能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功夫,不仅仅是兴趣,更是一种工匠精神。通往品酒师的道路上,少不了千杯尝尽,戒了人生百味。从毕业生到国家一级品酒师成长过程中,更是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取舍,李青松正是用天赋和初心,书写着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