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酒的惑与祸:不透明导致白酒行业乱象丛生
据了解,目前国家认可的白酒生产方法有3种:以粮谷等原料,经陈酿、勾调而成叫固态法;以含淀粉、糖类物质为原料,采用液态糖化、发酵、蒸馏所得的“基酒”(或食用酒精),再通过添加食品添加剂调味调香,勾调而成叫液态法;以固态法白酒不低于30%、液态法白酒勾调而成的为固液法。固态法白酒不允许使用食用酒精,液态法和固液法白酒允许使用食用酒精。但无论采用哪种生产方法,厂家都需要先产出基础酒,也就是“原酒”或“基酒”,然后再通过,完成从原料酒到商品酒的过程。
正是因为一部分企业在“基酒”上的不诚信态度,酿成了白酒质量安全乱象之“祸”。今年4月,《焦点访谈》报道了部分小酒厂用食用酒精冒充纯粮酿造而不标注的问题,这其实只是白酒行业诚信度不高的缩影和延续,而近的枝江大曲涉嫌用食用酒精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酒事件,同样是这个问题。
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北京市一些超市发现,只有少量白酒会在配料表中标注“食用酒精”,且其价格都相对比较便宜。“酒精酒冒充纯粮酒是行业的潜规则,很多企业都会这么干。”一位多年从事白酒经销的业内人士透露。
宋书玉透露,行业协会正在考虑通过更换名称等方式改变现状,即不再以固态法、液态法、固液法等方式区分白酒,而是将传统纯粮酿造的白酒和使用食用酒精的白酒,分别定义为白酒(即中国传统的白酒)和配制酒,使得消费者更加容易区分,厂家也减少顾虑。
范文来则认为,“酒精白酒”始于上世纪60年代,乱于上世纪90年代。非谷物酿造白酒则是先用木薯、橡子等非谷物生产酒精,再制成食用酒精添加到固态白酒或单用这类酒精配合香精与水而成白酒。“这两种酒都是粮食短缺时代的产物,现在应该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