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酒的突围之道
外观新潮,口味多样,0.5-12度,这类低度酒正在成为新的酒饮,也成为年轻人喝下的“口酒”。
7月初,FBIF食品饮料创新论坛在杭州开幕。酒类业内人士就“低度酒”方面问题与几位品牌创始人做了深入全面的交流,挖掘新酒饮的几个真相。
在谈及新酒饮问题时,业内人士就新酒饮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挖掘新酒饮的几个真相:一、率高达60%-70%,超过啤酒,媲美白酒;
二、差异化大于同质化,能够立足市场;
三、啤酒头部品牌有望开启新酒饮赛道;
四、“消费火”才是低度酒真正的拐点。
率高,主要是新酒饮区别于传统白酒企业,新酒饮打造门槛低。
简单来说,要制造一款低度酒,品牌并不需要自建供应链系统,只需通过与代工厂合作,甚至在“网上”就能完成瓶型设计、口味设计、生产研发、物流运输等一系列工作。产品开发成本低,刨去真正“烧钱”的渠道环节,品牌的毛*可达到60%-70%。而这一*额度,甚至超过啤酒大厂百威、青岛、华润,直追白酒企业。
从低度酒的发展来看,“有品类无品牌”一直是新酒饮从业者及关注者的共识。且低度酒门槛低,也就造成了市场同质化严重:口味相似、品牌风格趋于雷同。针对低度酒的这一“缺陷”,有人却持不同观点:“白酒同一种香型都能做出多样化的品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新酒饮的差异化反而更有发挥空间。”新式酒饮品牌兰舟创始人郑博瀚如是说。他表示,新酒饮无论是从视觉、包装、口味或者消费场景上,都能够制造差异,只是品牌塑造是一个长线过程,需要不断地去迭代和优化,最终在市场立足。
对于低度酒在国内的发展,邻国日本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无论是消费行为的引导、消费场景的打造、消费者新酒饮习惯的养成,日本的低度酒发展都在我们之上。三得利、麒麟、TAKARA、朝日、SAPPORO五大低度酒品牌走在新饮酒行业前列,而这些低度酒领域的佼佼者,不少来自啤酒头部品牌,这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具参考意义。
短视频的风行使得品牌更容易被消费者熟悉和认知。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视频的兴起,让线上营销十分火热。然而从本质上来说,在酒水领域,线上营销的销量与传统的经销商渠道相比,是4%与96%的巨大差距,如果只盯着4%的线上渠道,无异于本末倒置。
我们知道,从14年开始,人们对RIO就不再陌生,但很少有人会定期消费它。这意味着,在真实世界里,“认知火”与“消费火”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这正是新酒饮面临的处境。更好的落脚线下,与消费者互动,走上餐桌,才是低度酒的突围之道。